九一八事变简介 (扩展学习)
发布于 2007-09-19 08:46 1 阅读:124,265 评论:1 标签: 国耻 纪念 九一八 日本

勿忘国耻

      今天才发,忏悔一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确定了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方针。1930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阶级矛盾,日本加快了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7月和8月在东北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日军在此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9月12日,他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时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当时,日本关东军只有1万多人,而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奋起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全国最大的沈阳兵工厂和制炮厂连同9.5万余支步枪,2500挺机关枪,650余门大炮,2300余门迫击炮,260余架飞机,以及大批弹药、器械、物资等,全部落入日军之手。据统计,仅9月18日一夜之间,沈阳损失即达18亿元之多。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经过


背景:日本的阴谋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方针。

  7月25日,田中义一将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奏呈日本天皇,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

  1931年3月31日,日本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在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发表《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的讲话,宣称中国东北是日本“国防的第一线”,“对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的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认为“必须对控制满蒙资源、改变日本国内产业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准备”,但“从目前中国方面的态度来考察,如果单用外交的和平手段,毕竟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的目的”。

  6月19日,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联合拟订《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确定了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原则和步骤。

  7月,日本陆军省密召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到东京,把这份大纲作为指令,传达给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8月,本庄繁加紧调整兵力部署,并去关东军驻地巡视,观看军事演习。在这期间,日本为寻找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蓄意制造了“万宝山事件”。
“九一八”国耻告诉我们……

  70年前的9月18日晚间,随着沈阳北郊柳条湖传出爆破南满铁道的一声巨响,夜幕下日本关东军由重炮掩护倾巢而出,突然发动了占领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对世界而言,日军此举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对日本帝国来说,这次冒险行动使其迈上了走向全面侵略战争并自我毁灭之路;对中国而言,如此惨痛的国耻唤起了空前的觉醒,从此迈出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步。


  “九一八事变”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史学界有这样一种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是由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拉开的。从这时起,日本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划定的国际战略格局, 1年多以后德国法西斯夺取政权步其后尘,于是,东西方的两个战争策源地很快便把世界投入火海。
  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夺取中国东北既定国策的产物。不过,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迈出的这一步,便成了它对外侵略政策的转折点。1868年明治维新当年,日本天皇确定了“开拓万里波涛”,即向海外扩张的国策。随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发起日俄战争、对德宣战夺取山东,都是与西方列强尤其是英美相互勾结,“参与瓜分”中国和整个东亚;而“九一八”之后,则变“参与瓜分”为“独吞”了。这既引起中华民族的殊死抗战,也逐步激化了它与其他世界强国的矛盾。
  日中甲午战争后,日本已傲慢地不再把中国看成竞争对手,侵华时的最大顾忌是其他西方强国的干涉。在1927年日本的东方会议上,日本那些野心极大的政要们确定了首先征服满蒙、再征服中国和世界的计划,已经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
  然而,“九一八”之后,出乎东洋侵略狂人意料的是,虽然他们从腐败的中国统治者手里轻易夺取了东北,但白山黑水间的人民武装抗日的烈火却始终在熊熊燃烧;待其再把侵略战火扩大到全中国,更是在中国全民族抗战中深陷泥潭不可自拔;当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便又为自己加套上了一副绞索。从这个意义上讲,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只是暂时得逞,从长远看,它引来的却是最终的全面崩溃和彻底失败。


  精神上的软骨症是不抵抗丢失东北的重要原因


  从综合国力看,当年中国无疑比日本落后。但在东北局部地区,中国军力却比日本派驻的关东军远占优势。事变爆发时,日军以维护南满铁路之名驻扎在东北的兵力不过一个师团1万多人,加上临时动员“在乡军人”(退伍兵)、满铁武装职员和增援部队亦不足4万人。而东三省却有中国军队25万人,其中正规军15个旅14万人,武器装备也不劣于敌。
  事变前,关东军以“中村事件”为借口,公开在街头向日侨发枪,并不断到东北军营房前演习寻衅。令世人惊愕的是,南京政府竟以“衅不自我开”为由,不许备战;东北当局也通知:遇日军攻击便任其缴械。日军突袭时,东北军中只有少数官兵凭爱国激情自发地进行了有限抗击,多数非逃即降。关东军只用6天时间,便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全部战略要地。近代中国遇侵略时失败之悲惨,莫此为甚!
  轻易丢失东北,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罪责难逃;处于割据状态的东北当局,事前对日军毫不戒备,事发手中有武器却不敢迎战难辞其咎。精神上的软骨症是不抵抗丢失东北的重要原因。20世纪的中国军阀大都以日本为师,虽然引进了新装备和训练方式,却因精神上媚外,只导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奉系军阀的前辈们因看到“小鼻子”在日俄战争中竟打败了“大鼻子”,政治上便屈辱地承认日本在东北特权,精神上首先成了日本人的俘虏。
  “九一八”后,真正能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并坚持十几年战斗的,只有中国共产党组织下揭竿而起的民众。
  “九一八”的悲惨历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在落后状态下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包括军事科技)是必要的,但同时必须弘扬民族精神,保持自尊自信。倘拜服于洋人脚下,一味模仿,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挨打受欺凌的命运。


  欲获得国际支援首先要自力更生抗战


  “九一八事变”时南京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口号便是“彼有强权,我有公理”,期盼的是国际干预。事变第二天即9月19日,中国便向国际联盟报告日本入侵。国联在1个月内曾三次做出要求“双方”“撤兵”的决议。对这一本身并不公正(要中国撤兵实属荒谬)的要求,日本置之不理,西方列强的措施只是派调查团前来东北。其实,东三省当时面积有80万平方公里,日本侵占如此广大领土的事实举世皆知,何用“调查”?最后的调查结论只是建议共管东北。日本却以退出国联相对抗。南京政府仰仗国际干预的希望完全落空。
  当时驻国联的中国代表顾维钧曾有悲痛的回忆:当他向各国代表逐个求援时,得到的最令他无地自容的回答是:“你们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别人替你对付日本?”
  在强权和实力主导国际舞台的状态下,中国在反侵略时只有自己表现出意志和力量,才有可能争得外援,否则别国往往只会趁火打劫。从李鸿章“以夷制夷 ”的失败,到南京政府乞求国联干预落空,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吸取了“九一八”的教训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终于发出愤怒的吼声: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 ”为标志,停止了妥协退让,从青纱帐到万山丛中,中华大地到处燃起了抗日烽火,原始的大刀也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正是这种持久的英勇抗战,在世界上引起普遍钦佩,一些大国也因感到中国有力量可借用才采取援华政策。毛泽东在争取外援时,特别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当日本战败,美英苏三强国根据《雅尔塔协定》要在中国特别是在东北划分新势力范围时,中国共产党人以进军东北、展开解放战争的方式,向这一体制提出了坚决的挑战。东北的解放和中国革命随之取得全面胜利,说明同强敌斗争必须以我为主,在强调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争取外援,这样才是取得胜利的保障。


  民族团结和奋发自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当年日本侵略者以少量兵力就敢欺凌中华大国,认定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均不敢抵抗,一个重要根据便是中国的分裂和内战不息,民众处于一盘散沙状态。然而,历史辩证法无情地惩罚了侵略者。巨大的民族灾难反而唤起中国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事实证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证。
  抗日战争胜利已有50多年。然而,在日本仍存在着如何对待当年的侵略历史这一重大问题。温故而知新。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承认和正确说明侵华的事实,对今后日本的走向及中日关系仍有重要意义。当初东洋列岛上的军阀、财团和政客们发动侵略他国的大规模战争,其指导思想便是自认为“天照大神”子孙的大和民族最优秀、理应统治“大东亚”乃至世界的“皇国史观”。而战后日本能获得繁荣发展,恰恰在于实行了和平宪法,改变了侵略政策。如今日本一小撮右翼势力又为过去的“皇国史观”招魂,把侵占他国说成正当行为,鼓吹“大东亚战争”是“正义”之举。日本如果任由这种思想发展,便会有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危险。因此,国人需经常回顾历史经验教训,奋发自强,警惕、谴责日本右翼势力的谬论,如此才有助于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来源:http://bbs.nuc.edu.cn/bbscon.php?bid=33&id=11333
更为详细的:http://baike.baidu.com/view/37734.htm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提醒:明天4月1日 (随便说说)
发布于 2006-03-31 23:01 1 阅读:24,108 评论:1 标签: 41 国耻 美国 王伟

以下是引用片段:

发信人: zhaoxugeng (手持焊枪干四化), 信区: talk
标  题: 提醒:明天4月1日
发信站: BBS 寒泉站 (Fri Mar 31 21:27:04 2006), 站内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同志在执行对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的任务中,所驾驶的飞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王伟落海后,海军及地方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克服海上恶劣环境和复杂气候等困难,连续奋战了14个昼夜,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全国各族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王伟同志安危的牵挂之情,强烈谴责美方侵犯中国主权的霸道行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这次在执行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blog.zhaoxugeng.cn


※ 来源:・BBS 寒泉站 bbs.nuc.edu.cn・[FROM: 10.7.166.71]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