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三级火箭方法论考古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20-12-29 01:09 阅读:11,222 评论:0 标签: 三级火箭

互联网的三级火箭方法论,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是梁宁在得到App 2018 年初推出的《产品思维三十讲》听到的,在这之前是纵横文学CEO张云帆在 2017 年 大约是 11 月在一个私人董事会的分享《张云帆:互联网三级火箭论》比较系统的讲解了三级火箭,令人深刻。

其实早在2011年08月10日,搜狗的王小川就对外宣传了三级火箭的方法论:“在搜狗浏览器上面,里面有搜狗的搜索、输入法,而搜索命题里面输入法衔接是在浏览器,通过三级火箭把它送上去的过程。”(《火龙出水:搜狗三级火箭战略野心初现》)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三级火箭的描述并不是很清晰,再如2011年11月10日的:“搜狗的三款产品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能够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这也被搜狗称为“三级火箭”模式。搜狗输入法的词库收集功能就采用了搜狗搜索的技术,而通过推荐安装等方式,输入法也能够给浏览器带来更多的用户和流量。某些时候,输入法甚至能够直接转化成搜索。”(《搜狗独行 “三级火箭”打开未来发展格局》)

到了2012年01月12日,描述开始清晰化:“输入法就是一级火箭,浏览器是二级火箭,搜索是三级火箭,最后的发射来自前两级的推动。”(《商业模式斗艳互联网 搜狗三级火箭最得意》)

而到了2012年02月06日,搜狗公布了2011年第4季度以及全年财报,王小川对三级火箭应该是有了更大的把握,言语中充满了自信:“搜狗的强劲增长,证明‘输入法-浏览器-搜索’三级火箭战略得到了市场验证。通过三级火箭战略的成功执行,搜狗从一个输入法品牌,成为一个拥有‘客户端+云端’全能力的技术驱动型公司;从一个弱势搜索引擎,成为第二大搜索公司并实现稳定盈利。”(《搜狗2011年营收涨238% 王小川称将布局未来

很快这套方法论,大家开始用来总结其他公司,比如2012年周鸿祎要开始造手机,分析师keso在2012年05月08日来评论周鸿祎和 360:(《周鸿做手机:移动“三级火箭”模式追问》)

周鸿在做一个“三级火箭”布局。“亚操作系统平台+安全”是一级火箭,具体产品包括360手机卫士和手机助手等;而二级火箭是应用展示平台,包括了浏览器、手机桌面、360安全通讯录、电池医生等;三级火箭则是360云盘等。

在商业模式的构造上,火箭的第一、二级兼为免费,但可以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获利,比如做流量批发商或者是直接卖给广告主,第三级应用则可能直接收费。

“而奇虎360手机硬件伙伴的任务是,预装更多的360应用与服务。”洪波指出:如果360的应用与服务是云,那么硬件与软件厂商就是360“云”服务到达的“端”。

周鸿在PC互联网时代曾经靠三级火箭的布局获得成功。第一级是安全卫士,获得用户,并向用户推荐其旗下的系列“安全”应用与服务;第二级则是浏览器,向用户展示各种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第三级则是网址导航,直接对接广告主及百度、淘宝、团购网站这些流量零售商,实现商业模式。

这样,互联网三级火箭方法论就很有雏形了。

在2012年08月22日,由于 360 开始做搜索,王小川在搜狗的内部邮件中说:

搜狗在2010年开始实施“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策略,搜狗的搜索流量突飞猛进地增长,成为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公司。这为打破百度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找到一条道路。360本质上是一家客户端公司,并以浏览器为利润核心。360复制我们的三级火箭成功模式进入搜索领域,并获得一定市场份额,这也在董事会的预期之内,并不影响我们的战略计划。事实上,我乐于见到搜索市场的新变化,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非百度方式挑战百度”是可行的。

这算是把三级火箭炒起来了吧。关于王小川和周鸿,看一看《土豪进化攻略:第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合纵连横》 也挺有意思的。

2017 年 11 月,张云帆的《互联网三级火箭论》比较系统的讲解了三级火箭,值得再次推荐。

最后,我要推荐的是雪球2015年2月10日,注意时间,是 2015 年,作者福男牛发布的文章《互联网公司暴力选股逻辑》,里面提到了三级火箭方法论在投资领域,用来如何观察企业的价值。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到东西不一样。角度不同,收获不同,多输入多思考,多输出反向自我输入,自己把握。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张云帆:互联网三级火箭论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20-12-25 00:15 阅读:5,576 评论:0 标签: 火箭 三级火箭 张云帆

本文是纵横文学CEO张云帆在私人董事会上的分享。

时间估计在 2017 年 11 月份。

今天我的主题是互联网三级火箭理论。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一个饭局中,提到某位贾同学讲生态化反。我说打比方很容易,牵强附会也很容易,就举了这么个三级火箭和做产品的例子,结果大家希望我今天来讲讲,于是昨天半夜写了这个PPT。

既然是打比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火箭的原理以及为何要三级发射。

火箭为什么是三级的,而不是二级或者四级?

火箭和现有的所有交通工具不同,它要在真空中飞行,所以摩擦力无法使用,必须要向后喷射燃料,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产生反作用力获得动力。火箭的升力跟燃料成正比,推力越大,需要燃料越多,而这些燃料在现有科技下需要很重的火箭壳来包裹。

我们通常看到的交通工具都只有一节:飞机是一节,机翼里装了很多航空燃油;汽车也只有一节,汽油在车身里。火箭如果只有一节,里面又装燃料,又装要发射的卫星,会怎样?结论是:飞不起来。如果火箭只有一级,其燃料和箭体的重量太大,现在的燃料效率则无法将其推出大气层。所以二战时,德国研究的V2火箭顶多也就飞到100公里高,飞不到300公里冲出大气层,就是因为单级火箭造成的。现在的火箭第一级一般也就是10秒内飞到100公里高。

把这个搞明白,会很绝望,意味着我们连地球引力都突破不了。第一宇宙速度大概是7.9公里一秒,做不到。但是,人类很聪明,很快明白:燃料不停喷射,火箭壳还保留,等于燃料在不停地推巨大的空壳。如果喷射一点燃料,丢掉一部分火箭壳,行不行?算出来是可以的。如果有一个动态系统,不停地喷射燃料抛出火箭壳,它的推重比就能够达到最优。最优是多少?50吨的火箭可以推1吨物质。

全世界的火箭专家出来的数据都差不多,大概火箭飞到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需要比第一宇宙速度还要快,因为要考虑空气阻力等问题,所以不只7.9公里一秒,大概需要10公里1秒的初速度。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人类好像目前没有可能发明一个不停地动态丢燃料的火箭。所以只能把火箭分级,最少二级,最大无限多级。

我们来看二级火箭。如果火箭只有二节,燃烧完第一级丢掉,然后第二级再飞上去,需要多重呢?以1吨卫星为例,需要149吨重的火箭(包含燃料)。三级需要77吨,四级65吨……看到这个数字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要考虑综合性价比,不仅仅是燃料的重量和火箭的重量,还要考虑火箭的安全。因为火箭每增加一级,危险度可能都是1倍,甚至更多。

如果只做二级火箭,149吨才能推1吨。三级只需要77吨,如果用三级火箭能够省一半重量,价格差不多低一半,故障危险超过一倍,实际上还是能够接受的。到了四级火箭,危险程度变成四倍,重量仅仅省了10吨,就缺乏性价比了。

结论来了,二级火箭虽然更简单、更安全,但是耗费的燃料太多,燃料和火箭壳都很贵。比如猎鹰9号(马斯克发明的火箭),应该是5000多万美元的成本,但是燃料只有大概30万美元,其他全部是火箭成本。二级火箭更重更大,成本太高。而四级火箭的成本虽然下降了,但它的复杂度增加了。所以:三级火箭是最优选择,成本和复杂度刚合适

这就是火箭三级原理。这个世界很多东西可以进行跨行业借鉴,三级火箭是能够把卫星发射上去的最有效的方式,最优性价比的方式。


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上,确实有一些公司使用了这个手段,我尝试总结一下,不一定对,大家多批评指正。


腾讯的三级火箭


第一个案例说腾讯,很多人说腾讯靠QQ成功。我是第一批的QQ用户,那个年代,除了QQ(那时还叫OICQ),还有很多这样的软件:国外有ICQ,国内还有TICQ、MICQ等一堆类似的产品,体验也都接近,我认为它并没有所谓的靠先发一个IM就获得成功的逻辑。

yayu 注:

1999年2月腾讯公司推出QICQ。来源:腾讯官网 

ICQ:I Seek you 的谐音,来源:Wiki百科 


第一级火箭:通过IM工具获得大量用户


QQ当时就是一个工具,人跟人聊天,只是QQ更聪明一点,搞了一个可以搜18-24岁女性的功能。这个功能解决了陌生人交友的刚需,是那个时代的摇一摇 。当时在QQ上找不到收费的点。会员,是过了好几年才搞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多少人买。最早的QQ会员只有一个炫耀型功能,可以把名字显示成红色的,其他功能基本没意义,但是这个功能很能体现腾讯未来在游戏的盈利思路

如果仅仅有这个商业模式,恐怕现在大家就都没有听说过腾讯了。那个时候腾讯相当痛苦、相当艰难。但是它找到一级火箭:通过IM获得了很多的用户,虽然用户不是钱

这个困惑在我们很多做互联网产品的人身上都有过,找到了第一级火箭,搞到了用户却不赚钱。现在大家说拥有用户、拥有流量一定会成功,那是被前人证明过之后才这么说。但十几年前真不是这样,那时随便一个互联网产品都有很多用户,比如说亿唐、易趣、CHINAREN都有很多用户,但是都挣钱吗?不是的,很多都很亏钱。


第二级火箭:做了QQ Zone 获取内容留住用户


第一级火箭是找到了用户,做一个工具。那个时候韩国崛起了一个产品叫赛我cyworld,可能时间有点久远了很多人不记得了,但是在2005年是真的很火,年轻人都玩。

很快类似cyworld的QQ zone上线了。我发现很多人上QQ的目的和方式变了,开始把自己的日记往上贴,传自己的照片,到朋友的空间浏览,从工具开始了内容。这个内容是UGC的,用户越多内容越多,这种内容产生了用户黏性,产生了信息的累计。最早QQ是一个社交软件,但它的社交性、黏性、用户的虚拟自我感觉没有那么强,有了QQ zone,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yayu 注:(来源:百度百科的QQ空间词条  )

2005年4月Qzone1.0内测版首次发布,获得英雄帖即可参加内测。

2005年6月Qzone2.0正式对外发布,“圈地为王、我有我空间”让众多网民记忆犹新。


第三级火箭:做游戏等数字内容分发盈利


这个时候,腾讯发射了三级火箭:贩卖放数字内容,最出名的就是游戏。游戏迄今为止仍然是整个互联网上变现能力最强的方式,没有之一。腾讯终于找到了一个变现方式:直接用QQ推游戏非常困难,而通过QQ zone推游戏,尤其是轻度的休闲游戏以及页游是很适合这个平台的


这是腾讯的第三级火箭,从此走上了数字娱乐内容王者之路。


360的三级火箭


第一级火箭:做了免费的安全卫士


360做安全卫士本身是免费的。早期功能很简单,就是帮大家杀一下垃圾弹窗,帮你把注册表和首页保护下,然后,再给你装个免费杀毒。之前的杀毒软件都是付费,继续搞付费是没有竞争力的,只能搞免费杀毒,于是360安全助手一下有了几个亿的安装量。但是不挣钱,这种时候只能烧风险投资人的钱,比如沈南鹏(红杉)的钱。钱烧完了怎么办?必须要发射第二级火箭。

yayu 注:

2006年7月27日 360安全卫士正式对外推出。(来源:360大事记  )

2008年05月 发布安全浏览器

2009年6月19日 推出“软件管家”


第二级火箭:推出软件管家引导用户安装360浏览器


当时360安全助手用户量已经很大了,就发现用户为什么会中各种木马、弹窗,主要是因为瞎装软件和胡乱上网,当时流氓软件也主要是靠捆绑应用软件来传播。于是360搞一个软件管家,里面全部是经过检查的软件,每个后面都会写清楚是否有捆绑应用。那时候Windows自己的市场没有做起来,APPStore还不存在,用户发现我只要装了软件管家,下的软件全部就都是干净的。而用户下软件,数量最大的是浏览器和压缩软件,于是有了360安全浏览器的普及。我们那个年代用的是WinRAR,后来也被360压缩软件给代替了。

我觉得这事做的不够极致,可以把当时别人没做好的通用软件都自己进行升级,什么互联网输入法啊,看图看视频啊。很多时候,我们找到了一个有效方式,但是没有坚持到底(这是后话了)。


第三级火箭:做导航和搜索盈利变现


中国一下子几亿用户装了360的浏览器,成为一个大规模的高频应用。有一个生意当时已经很成熟了,叫卖导航。李兴平同学做的hao123已经很挣钱,百度买过去,一年广告费几十个亿。还有就是搜索,百度把搜索竞价排名已经普及给了广告买家。所以360浏览器打开就是导航,上面有一个搜索,你一搜,他就卖广告了,然后就可以开始数钱了。

安全卫士没有生意模式,是一个工具;然后软件管家给你推送各种软件,这是内容;其中一个叫浏览器的东西,把你引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叫搜索引擎、导航。


三级火箭的现实意义? 如何在把盈利模式分步骤实现


通过这两个案例就会发现:在互联网比较成熟的时期,同质化的产品很难直接盈利。比如说游戏这个模式是直接盈利的,但是你能做游戏,别人也能做,并没有核心门槛,你做的不一定盈利

大家发现最挣钱的公司是平台公司,平台不是同质化的。比如说,阿里巴巴是一个电商平台,他一旦早期先发、垄断,你就很难做。门户也是一样,新浪、网易、搜狐之后,也起了Tom,但是Tom后来没有成功。再后来,所有门户网站都没有成功,直到今日头条用另外一种模式才颠覆掉门户网站。

如果你没有先发优势,在一个成熟市场,搞一个平台怎么搞?要搞一个挣钱的模式怎么搞?很难。就像我们刚才说的一级火箭,直接把自己发射上去是很难的,因为你一旦做,有一堆人跟你竞争(赚钱的情况下)。你只有上来就学雷锋,做一个不挣钱的QQ、不挣钱的安全管家,大家发现不挣钱嘛。二级火箭的时候,还不是很明确能够挣钱。直到第三级你赚钱了,前面的基础非常清晰,别人不能直接抄你的第三级,比如换一个人做社交游戏、导航搜索,就不会像腾讯、360一样赚钱,因为你没有前面两级,人家已经发射到400公里的外太空了,你还在地上。


下面我尝试总结一下三级火箭的模型,也许对我们做业务是有一些价值的。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想要赚钱,最简单的方法是创造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但创新是很困难的,我们不妨先总结下老的盈利模式。

第一种:做数字内容。迄今互联网最挣钱的生意就是做网络游戏,是一种数字内容,音乐和文学也都是数字内容。我有一个独特的数字内容卖给你, 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首歌也许是一个游戏,你买单,但是因为是数字的,所以边际成本接近零

第二种:卖流量广告。不管你们卖什么,我有流量、用户,我把广告位卖给你,能不能赚钱靠你自己的产品了。

第三种:做电商。你要买卖,我建立平台帮你撮合,只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的生意都是能够赚钱的。

有了这三种清晰被证明过的盈利模式,回到我们的模型总结,是不是有这样一种三级火箭走到盈利的模型。


第一级火箭:做工具


做工具是什么?本质就是解决用户的需求,先不要去想你要赚钱,先想用户需要点什么。比如说,你想做小微贷款,应该先做一个让大学生很方便贷钱的工具。王小川同学的搜狗上市了,搜狗靠输入法起家,你会为输入法付钱吗?不会。但是你会去用一个好的输入法,这种人人都喜欢用,人人都不想付钱的工具,往往是能够成为一级火箭的工具产品。因为大企业不屑于做,小企业做这个不挣钱会倒闭,没人和你抢。看得清楚后面二级、三级的人,你只要未来能赚钱,就有人投资你


第二级火箭:筛选有价值的客户


通过工具你获得了很多用户,而用户里不是每个人都能帮你赚钱。比如卖数字内容,其中70%、80%的人不付费的,不论是玩游戏还是看视频,他就是不付费,或者付很少的钱。QQzone,软件管家,在提供内容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筛选用户,也是留住客户,最终不论是to C还是to B的生意,都需要好的客户。

第一步你做了雷锋,没有人跟你抢。到了第二步的时候,竞争对手越来越少了,别人直接跟你竞争内容是很困难的,他没有第一步,没有第一级火箭怎么发射第二级呢?然后你开始筛选有价值的客户,筛选未来帮助你赚钱的人。


第三级火箭:使用成熟模式变现


这个时候如果你有更先进的变现方式,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前面说的三种老办法就可以试试了,因为在你的领域已经没有人跟你竞争了。你获得了一批非常独特的用户,无人跟你抢这批用户,你从一级火箭建立的巨大用户基数,到二级火箭变成刷选后的客户,这个时候不论是你卖数字内容、卖广告都可以。

比如搜狗搞一个输入法,没有人跟他竞争,大家觉得这玩意儿有什么可做的呢?但现在只要装了搜狗输入法,你发现它会联想,一点击这个联想,就帮你跳到它的搜索引擎里面了,你变成了搜狗搜索的用户,然后发现好像还有蛮多内容我有兴趣,这个工具还挺好用的。这个时候它就完成了从一个完全不挣钱的,没有人会为此付费的工具,到变成流量平台的转变,生意模式又回到了卖广告。


这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总结,从中想到一些对我们有用的道理就好了。


我们总结下这三级火箭

第一级,用户需的工具

第二级,生发出新的应用

第三级,传统的盈利手段


下面讲一些我认为操作中有用的细节补充。

在这种理论体系下,一般是从高频到低频发射的,一级火箭往往是高频的。

比如说腾讯的三级火箭,就是从高频往低频去。QQ每天都会用,但QQzone不会每天都用,可能3、5天上去一次传个照片,写个日记。可能游戏你每天都玩,但一两个月才换一个新游戏。所以我们要考虑搞的一级火箭,它是高频应用还是低频应用?如果是低频应用就要小心,很可能支撑不住,因为火箭越往上越小。

比如说招商银行搞了一个APP,估计它全中国有好几亿用户。但是,大家想一下,这是一个低频应用,你可能只有还信用卡,朋友给你汇款、领工资才会打开这个应用。它用这个号称有数亿安装用户的APP要搞出一个什么新生意模式是非常困难的。招商银行一直想在手机里卖理财,很多理财都写手机专属,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好,这就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低频应用的原因。

因此,我们创造模式的时候要想清楚。

比如说,直播现在很火很赚钱我们想做直播。直播是一个赚钱的生意,每家直播公司从年收入20亿到50亿不等。现在做直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生做,我直接搞一个,比如说映客、花椒。还有就是原来已经有软件、有产品去做直播。现在市场上最成功的直播公司,是唐岩的陌陌。有人奇怪,陌陌不是一个社交软件吗?陌陌是一个高频应用,你每天都用。里面放了一个直播,有一个美女,你可能考虑看一下,直播是一个低频应用,直播每天看的人不多(重度用户),一次看可能看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但是你不会每天都看。所以说,陌陌从高频进入低频是可以的。

我们有一个思考,下一个做直播赚钱的是谁?我觉得快手可以做直播,快手是做小视频的,大家分享一下生活,用户量很大,他做直播可以,他是高频应用进入低频。高频用来拉用户的,可能快手小视频赚的钱不多,但是他把用户导入到低频应用,不论是游戏、电商、还是直播,都是可以赚钱的,而且用户会接受。

那么,反向能不能操作呢?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斗鱼是现在最大的游戏直播平台,用户量也很大,它能不能做社交、短视频和小视频,能不能反向?它没有这么做过,我的分析结论是做不了。它本来就是一个低频应用,想反向做高频应用,是不太可能的。人家上斗鱼,比如说昨天在鸟巢举办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肯定斗鱼播了以后很火,在线上百万人看。但是,你要把它变成快手、陌陌,变成用户之间的社交,变成一个非常高频的应用,目前做不到,低频转高频,是非常困难的。那如果它来做游戏分发呢?一个人可能半个月、一个月才下一个新的游戏,是一个更低频的产品。我认为斗鱼将来做游戏分发是可以的,但是它现在还没有做。

亚马逊收购了一个专门做游戏直播的公司Twitch,大家都很奇怪为什么它要收购Twitch?我认为贝佐斯(Jeff Bezos)的逻辑很清晰。他以前就是卖各种实体商品,实体电商这个领域,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下一步他要扩张自己,只能卖虚拟商品。贝佐斯开始大量采购影视剧,它之前就有图书,Kindle卖电子书。他同时还卖音乐。为什么它做Echo,音箱主要的事情是听音乐。我在美国注意到,2、3岁小孩都是冲到音箱旁边喊:Hello Alex,play Music,后来想想看,这个场景是对的。

下一步亚马逊当然要分发游戏。但是作为一个电商公司分发游戏,它没有一级火箭。当它买下了一个低频应用的游戏直播,通过游戏直播分发一个更低频的东西(游戏),这是可以的。他还没有做,而且没有说过要做,我只是预测它要做。如果它做了,分发音乐它有Echo音箱;分发图书它有Kindle;分发视频它有一个fireTV,可以插到电视机上;到它拥有了Twitch,可以分发游戏。在数字领域最大的四个东西(音乐、图书、影视、游戏),它都能够分发了。这有可能让亚马逊的销售额、利润都双倍,甚至三倍。

我在美国坚定地持有亚马逊的股票,我认为它已经走上了一条非常清晰的路。如果赔了,说明我弱智。但逻辑是对的,我这个人比较相信逻辑。


除了火箭理论以外,有一些经济学理论:比如帕累托改进,比如科斯的交易理论,任何降低交易成本的事,都可以赚钱,这种更通用的理论,被经济学大师证明过的理论其实更接近正确。三级火箭理论是互联网这种强竞争环境造成的,而且是我自己编的理论,核心就是有时候可能曲折一点、麻烦一点,让别人看不懂一点,最后把这个钱赚到。

不过火箭终究是个好东西,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昨天霍金给WE大会发演讲,讲人类应该去探索外星,探索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球,用激光照射一个非常微小的纳米飞船,挺有意思的。那么我们接着火箭的思路想下去。


火箭的回收


现在做火箭最有名的是马斯克(Elon Musk),他总在想怎么降低发射成本,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回收火箭。

以前NASA想的是回收最后那一部分,于是搞出了航天飞机,先用火箭把它发射到一个高度,然后丢弃火箭,航天飞机再飞上去,可以载人、载卫星。西雅图有一个飞行博物馆,推荐大家去,可以看到航天飞机真实的样子,里面还有非常酷的黑鸟的真机。航天飞机回到地球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大气层,自己降落到发射中心机场。地球大部分是水,正常情况发射上去以后应该掉到太平洋的某个地方,所以能飞回机场,这其实降低了成本。不过后来发现,性价比太差。每一次飞的时候都要涂涂层,加上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的爆炸,发现载人航天飞机性价比是差的,美国最后终止了这套东西,不搞了。

直到马斯克出现了。这哥们说,思路不对,我们为什么要从头部做,没有从屁股做,应该回收一级火箭,一级火箭最重成本最高。猎鹰九号的成本是5000万美元,燃料只有30万美元,意味着什么?只要能够回收一级火箭的箭体,理论上能够节省90%的成本,而今天太空站、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在地面上制造成本是可控的,最大的成本是发射去太空的成本。

摩托罗拉以前有一个很伟大的项目叫铱星,就是发射66颗卫星,围绕地球,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打电话,那是最早的全球通,不需要基站。后来为什么失败?成本过高,用户过少。

最近马斯克又在帮它发射铱星的系统,现在淘宝上可以买到铱星的手机,去南极、北极都挺好的,去珠穆朗玛峰也可以,因为现在成本下来了。SPACEX一次可以发射10枚卫星。

如果能够反复回收,降低火箭的成本,整个太空发射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原来要组装一个能够去火星的飞船,最大问题是要不停地投送给养,成本很高,火星上来回往返需要好几年。以现在的成本发射,几百亿美金都搞不定,如果回收火箭搞定了,也许几十亿美元就能投送去火星。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我们做业务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想回收呢?如果我们的三级火箭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方法论,那么它是否能重复使用呢?我们曾经掌握的知识、方法,是否能再利用了呢?我的答案:并不常常是。

搞互联网的都知道现在有个很火的应用叫抖音,今日头条搞的。抖音是干嘛的?你拿着手机给自己拍一个好玩的视频,配上好玩的音乐发出去,这个产品还出口到国外了叫musical.ly,它前身是什么呢?有一个叫小咖秀的软件,很著名的配音案例是宋小宝的“我劝皇上一定要雨露均沾,可皇上非是不听呐”,一堆人配音发给朋友好玩。小咖秀实际上就是手机上的配音玩法,抖音也是手机上配音的玩法,但是小咖秀没有搞出抖音,抖音现在日活2000万-3000万,小咖秀现在只剩几十万了。这个公司叫一下科技,被新浪投资,之前做的还不错,应该很快会上市了,他们找到了一种互联网上让年轻人风靡的玩法,但是搞出来一个以后,第二个不是自己搞的,被别人学了,别人又搞出来一个。这就是忘了自己的火箭怎么发射的。

再举个例子:360做PC上的软件管家,人民群众打开电脑都用它下软件。手机是一块屏幕,电脑是一块屏幕,电视机是不是一块屏幕?智能电视也需要装软件。在这个时候,以我的逻辑,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论是成功的,就应该去做这个事,结果电视机装软件的工具,我用的是沙发管家,没有360啥事了。360靠这个起家,靠这个成功,但智能电视屏出现的时候,它没有做这个事。当初只是成功了,并没有总结方法论并重复使用。

再比如说《英雄联盟》的玩法叫MOBA,腾讯把这个玩法移植到手机上,叫《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日活跃1.1亿,是中国十大APP之一,规模量级跟今日头条一样。但是《英雄联盟》原来是多少?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它通过移动互联网放大了,同样一种玩法,10倍的用户。但是这件事情是别人做的,这家公司RIOT没有自己做出来。

同样还有,百度也没有做出今日头条。百度是什么?李彦宏解释过,连接人与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的时候,连接人与信息只靠搜索引擎是不够的,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家比较喜欢用APP的方式,所以张一鸣搞了一个今日头条,它也是连接人与信息。既然你的火箭是人与信息的连接,就应该始终保持关注这个模式。但是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没有那么关注,没有去连接人与信息。

类似的事情还可以找一大堆,比如说PC时代要问问题去百度知道,但是现在是知乎了。张一鸣更狠,把知乎的大V抢了,自己做了悟空问答。不论是悟空问答还是知乎,跟百度知道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最早这个火箭是百度知道发射的。

所以说,我们经常发射完火箭成功了,但是对自己的逻辑、理论方法没有总结,就是火箭忘了回收,然后被别人学走了,这是蛮遗憾的。

我很多时候说,我们没有必要学习他人,只需要把自己的方法总结好,你自己的方法是你公司的基因,去用别人的方法未必可行。像武功一样的,明明是华山派,非要学《葵花宝典》,可能是挥剑自宫,未必成功。

自己公司成功的方法,做业务成功的方法,往往是最符合你的基因。牢牢记住当初自己的火箭怎么发射的,是有帮助的。我经常思考,当初做这个事情是什么逻辑?以后做的时候,这个逻辑我理解深刻,做类似逻辑的事情,我就轻车熟路,当然也要防止路径依赖。别人的逻辑你看的是表象,未必真的明白,所谓“执象而求,咫尺千里”。到了后来可能跑偏。所以说,火箭要自己去回收。

昨晚写这个PPT的过程也是我思考的过程,它给了我什么启示呢?就是凡事应该想的更远一些。

比如说,做商业模式的时候,大家都是创业出身,我也创过好几次业,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天知道以后会怎么样。但如果想的更远一点,不可能每一步都如你预料那样,但很有可能,由于一开始就有方法论,在这个过程里面不容易跑偏,开始有一个蓝图,后来完整性和高度可能会更好。比如埃隆?马斯克,做真空管道里的火车hyperloop,有人说他是没事儿干的一个极客。但我不这么想,我认为埃隆马斯克只有一个目标,一切都是为这目标做准备。

这个目标早就告诉过大家,就是移民火星。

火星是什么样的地方?火星没有大气, 《火星救援》电影里风暴把舱门吹走了,种土豆失败了,是错误的画面。火星上没有大气,没有风。火星上的台风,大概就是你吹口气那么大的规模。没有大气意味着什么?真空火车在火星上是可以用的,每小时可以几千公里。火星面积比较小,最远也就几千公里的地方,火星高铁就是真空的,它整个大气就是真空的,坐在里面只需要在客舱里加上大气压和氧气,不需要给整个管道抽真空。

人不可能在火星地面上生活,要在地下生活,地下生活需要在地下修城市、道路,所以马斯克搞了个盾构机。至于这个盾构机怎么送到火星呢?很简单,可以用很便宜的猎鹰9号反复发射,所以盾构机几十吨、几百吨,无所谓,很便宜,很快在火星地下修一个城市,还包含了全套城市管道交通。

火星是没有传统能源的,没有石油、没有天然气、没有煤炭,但是它有太阳能,所以马斯克又做了一个太阳能的公司Solar City,有了太阳能以后,交通顺理成章就是特斯拉的电动车。

我们想象一下,马斯克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未来?用SpaceX这家公司,很便宜的组装大型设备送到火星,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地面高速交通系统hyperloop,更远的交通用的还是猎鹰九号。他前段时间发表了一个言论:猎鹰九号的回收不仅可以用在太空传输,还可以用于地球运输,从北京发射,然后进入大气层,飞到纽约掉下来,可以回收。想想看,一小时就到了,以后火星上的超远距离传输,注意火星没有大气,引力也比地球低。发射火箭需要的能源会少很多。火星的中程距离传输用的就是真空火车Hyperloop,近距离开个电动车就过去了。能源怎么来呢?太阳能发电,所以搞了个Solar City。人怎么生活呢?地下城市用盾构机打洞,像鼹鼠一样。所以,他把这些搞完了之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在火星上可以生活的完整体系,他一开始就是以移民火星为他的目标,他搞的这些公司,只是为了在地球上,一个人们无法理解他的星球上融资、上市、弄钱,把一块块拼图拼起来,当然也有可能我想的全部都是扯淡,其实他根本没有这么想过。

但是我认为他的这些事情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他只是想得很远,懒得跟大家说,最终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他的蓝图都拼起来了,也许他还有一个小公司在搞火星上的维生系统,能够在一个封闭的地方生活5年、10年。他现在每一家公司大家都知道市值好几百亿美元,一旦组装完成建成了一个火星殖民公司,也许就是一个几万亿的超级企业,最终完成他的梦想。每一个人类拓展的星球首都都应该有他的雕像,就像美洲到处都纪念哥伦布和亚美利加一样。

我认为马斯克这样的人是有梦想的。他想的很远,有比较清晰的方法论和蓝图,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些都是在半夜的时候想到的,也许都是胡扯,但是我觉得也许能够跟大家分享一下,激发一点思考。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可能讲的都是错的,大家不要刻舟求剑。谢谢!


出处:https://www.sohu.com/a/206464380_661563 (2017-11-24)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美国联邦政府的定位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20-03-18 19:29 1 阅读:1,707 评论:1 标签: 定位 美国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2taAwPUpy53aK1VKenegTQ

里面提到美国联邦政府的定位,挺有意思的,记录一下,对了解美国很有帮助。

简而言之: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对外,对内由州政府管理。

621f4ed4ly1gcyb0l6ey1j20u00l0tat_985281.jpg

其实美国这样的国家,一般的战争,或者很严重的恐怖袭击,都是难以撼动其地位和实力的,但同样是美国这个国家,要是没有对外的冲突、对抗和战争,白宫基本上就没有太大存在的价值了。

因为美国建国之初,给联邦政府的定位,就是负责美国的外交和国防,内部事务都是各州自己的事情,根本就不是联邦政府该管的。

也就是说,联邦政府,最初就是美国各州的建国精英们“雇来”当保安和利益代言人的。

直至今日,美国哪届政府要是不制造点对外战争或贸易纠纷之类的,相当于是没有意志保护美国,没给美国人民争取利益,就是不称职。比如仅二战后的1945至2008年,美国平均每2.1年就要卷入或发动一场战争。至于针对各国市场的政治贸易纠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不要以为这世界上每个国家民众对生存环境的理解都跟中国一样,比如以色列,很多人觉得以色列周边,什么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等天天打仗,但你要问以色列人,这样不觉得危险吗?以色列人会告诉你,他们要是不乱,不打来打去,那我们就不安全了,所以谁弱我们就支持谁,越乱越好。

再比如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在塔利班这种组织眼里,打仗就是工作,老子死了儿子接着打,所谓“你们有手表,我们有时间”,一代一代打下去,不打仗就相当于失业了,你说美国能赢吗?

所以,在理解很多国际问题上,你要单纯拿我们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很多国家的民众和政府,恐怕是要犯常识性错误的。

在很多美国人眼里,如果不让联邦政府出去搞事情,那白宫的官员就会把手伸到美国国内,就会扩大自己的权力,就会插手州的事务。难道不让特朗普政府去跟中国对抗,让他天天讨论禁枪?堕胎?同性恋?(这些都是可以撕裂美国的问题)。

所以,只有海外事情足够多,联邦政府足够忙,他们就无暇顾及国内,民众呢,时不时给白宫一点掌声,给足他们政治荣誉,他们就会更加卖力的去外面搞事情,这样美国民众就可以更加自由的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了。

。。。。。。

所以特朗普这种,对外口无遮拦,到处惹麻烦,对内美国人自己做啥都没意见的总统,实际上是最符合美国人对联邦政府定位的。

也就是说,联邦政府的官员,在全球各地煽风点火,制造冲突矛盾,甚至开战等等,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是给美国人惹麻烦,但其实在很多美国人眼里,这才是联邦政府应该干的事情,只是别把事情闹得太大就好。

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跟讨论疫情对美国的影响有啥关系呢,其实我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次疫情在美国的发酵,跟恐怖袭击、战争、金融危机都不同,这次疫情意味着联邦政府必须对国内来实施管制,联邦政府的对手变成了美国人自己,而不是其他国家和政府。

那么美国人就要让渡个人权利,可能会被隔离,可能会被军事管制,可能会被限制人生自由等等。这将会给美国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意味着联邦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来介入民众的个人生活,这是很多美国人难以接受的。

比如恐怖袭击、对外战争、金融危机等,其实大家该干嘛还是在干嘛,该聚会聚会,该看电影看电影,该打球就去打球等,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始限制个人的活动,也没有在国内扩大联邦政府的权利。

所以,这次疫情,挑战的是美国人自建国以来深入人心的价值观体系,远比一般的战争等恐怖。只是这种心理活动,不会表现出来,因为这种心理活动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希望政府有所作为,但另一方面担心造成更大“后患”。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两种努力:积极型、消极型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8-11 18:24 阅读:39,319 评论:0 标签: 努力

在知乎上看见一个回答,很有启发,做事情需要灵活的思路。


是否在一条路坚持走到底,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考量前景,以及你的人生B计划是否靠谱,眼界很重要。


文章如下:


努力分为两种:积极型努力、消极型努力。


讲两个砖工的故事。甲是一名搬砖的工人,他非常努力,一直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经过他的不断摸索和训练,他一次可以搬运两倍于普通人的砖。他的努力也很快得到了回报,包工头愿意付给他1.5倍于普通砖工的薪水。到后来年龄太大,甲也干不动活,回了家乡养老。乙也是一名搬砖的工人,同样愿意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一直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在他搬砖的工作中,他发现原来泥瓦匠的薪水更高啊, 甚至比泥瓦匠薪水更高的高级技工啊。在他搬砖的那几个月里也用心向几位技术工人讨教学习,很快就晋升为技术工了。后来没两年又回到村子了找了一批年轻人出来打工,自己则升职成了包工头。几年后有了积累,开了自己的装修公司,成为老板,赶上房地产热潮。甲乙都是当年父亲同村的同辈,和我家还有一点亲戚关系,甲是远房亲戚,乙和父亲是表兄弟关系。


其实单纯看付出的艰辛的话,甲付出的汗水更多,50岁左右的事发现身体累出了不少毛病。但是结果上来看,乙得到的回报远远超出了甲。


这件事上很容易看出消极型努力和积极型努力带来的质的差距。

消极型努力往往是生存等最基本需求所引发的,就像非洲草原上的斑马要让自己跑得更快才不会被狮子吃掉。消极型努力带来的回报则是最直接的回报,但常常很低效。

而积极型努力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努力。它和消极型努力的关系就好像是,人类会因为需要看书而发明台灯,而蚊虫则是因为趋光性才飞到灯下。人类最了不起的才能不是吃苦耐劳地让自己有能力多搬几匹砖,而是去探索新道路、新方法。探索精神可以说是积极型努力的第一推动力。而回报则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享受。(积极型努力本身就会让人享受,但很少看到有人会去享受消极型努力,很多的人是迫不得已的接收。这里就不多谈精神回报了。)


斑马跑得再快也跑不出非洲草原,而人类可以飞翔,可以潜水深海,甚至还有可以登陆月球。去航海航天并不是由生存压力推动的,是一种典型的积极型努力。人类不可能靠练习臂膀的力量飞翔,在很多相似的方面,消极型努力费时费力还没效果。


说到费时费力没效果,不由得想起很多问题里讨论过的优秀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一类的问题。答案里有说智商差太多的,有说以大多数人付出的努力,根本没资格谈天赋的。我对智商这种虚无缥缈的数据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经常看到某某小孩智商超过爱因斯坦的报道,这种东西真的有意义吗?

最主要的差距不是来自智商这种鬼东西,最主要的差距方法论。在我眼中,方法不是鱼,方法论才是渔。

我在这个问题里(怎样在两百天里科学高效地提高高考成绩?)写的答案谈的就是一种类似于精益生产的方法论,但是可惜还是有人觉得我是在扯淡。


当我们自以为非常努力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我们是否能找到积极型的努力方式。不是像斑马一样拼命奔跑就可以了,积极地去尝试新的方法。试着去发明标枪、弓箭,试着回头去猎杀狮子,从此我们反客为主,再也不用疲于奔命。


如果你想移走泰山,不要像愚公一样祖祖辈辈用手刨,用铲子铲。这是一种典型的消极型努力,动物最低级的应激反应。祖祖辈辈几千年也挖不完。就算有毅力又怎么样?真以为会有天女下凡来帮你吗?

如果你真的太想移山了(而不是搬家),那么祖祖辈辈去研究火烧水浇的移山方法,祖祖辈辈去研究炸药开山,这才是积极型的努力啊!


天道酬勤,酬的不是像斑马一样拼命奔跑,而是像人类一样学会飞翔啊!


--------------------------2014.3.9补充-----------------------------------------------


“像人类一样学会飞翔”背后的含义是,发明飞机的物种可以比所有鸟类都飞得更高更快。


进化史上是有“进化陷阱”这种东西存在的。

这个世界上也充满了类似的“努力陷阱”。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的人,要小心了,别像恐龙一样灭绝在只要更高大行了的幻觉里,也别像斑马一样不断奔跑却再也跑不出草原。


地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872149/answer/23229416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读文章:李彦宏和万科总裁郁亮团队的对话实录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2-26 17:55 阅读:41,642 评论:0 标签: 百度 做事

文章地址:《李彦宏和万科总裁郁亮团队的对话实录》。


这是2014年12月下旬的对话,体会是事情要多做一步,两个例子:


一、做内容,超越Google,赢得中国市场。

早期在PC阶段我们主要做的东西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就是用户生产内容。这个和美国意义上的搜索不太一样,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是被动地索引网上已经有的内容,而是在针对中国的用户、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来创造内容。比如百度贴吧....每一个发言都留下来了,这些内容是被百度能检索到的。后来推出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都是这样的理念,我们让用户创造门户,创造内容,再通过搜索引擎的技术进行搜索,这是在PC时代百度搜索在发展路径上,或者思路上和google最大的区别。


这个差异,我理解是中美互联网发展程度不一样,同一时期双方用户贡献的内容数据量差异大,在中国市场上要搜索出更多、更优质的内容很困难,在这种情形下,百度采取引导用户创建产生内容的策略很棒!


二、搜索不仅提供结果,而且要对结果负责。

这种理念我在早期也觉得比较难接受,比如别人在百度上搜到不好的内容,上当受骗了,但这信息不是百度的,我只是做索引而已,我一开始理念就是这样:这不是我的错。后来我们慢慢意识到说,如果别人认为这是你的错,这就是你的错,你就得想办法解决。


当然,我觉得这句话更多的是公关,谁不知道这中间发生得事情呢?!不过这也是变相的认错吧,早领会这个当初就不被人骂了。


更进一步思考:用户的负面反馈说明用户很不爽,PM能解决这些痛点,产品就提升了。




另:


三、人连接服务。


现在腾讯和百度的策略都开始是让人连接服务了:

对于百度来说,我们想不仅仅连接信息,也连接服务。比如现在打开百度输入电影院,就告诉你说离这儿1.1公里有什么电影院,几点几分在放映什么片子,哪些座位你还可以买,选好自己的座位以后再付钱,一系列的动作都可以在百度里面完成。Google没有做这个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他的事,网上有什么东西我给你做索引就好了。


腾讯从人连接人,想做人连接服务;百度是从人连接信息,想做人连接服务。

那么微博呢?我觉得其实也一样吧,目前主要做人连接优质信息,最终也会努力做人连接服务。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读文章:互联网公司暴力选股逻辑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2-26 14:56 阅读:41,785 评论:0 标签: 股票 火箭

文章地址:《互联网公司暴力选股逻辑》。


买股就是买企业,花钱成为的企业的合伙人。文章从买股的角度看一个互联网公司是否值得买,核心思想:企业是否有衍生新业务的能力

互联网公司一大特点就是:轻资产。成本主要就是办公设备,做业务的边际成本远小于实体行业,同时行业的竞争也很大,业务没有新增长点很可怕,真是苦逼,一刻都不能歇息!看微信火起来时腾讯股价就知道了;微博兴起时,新浪股价也涨,但后续乏力时,新浪和微博的股价也不走好了。


文章属于宏观分析系列,对产品经理指导意义不大,了解这个战略就可以了。


文章不长,抄录如下,粗体为要点:


昨天写了篇上海钢联的复盘文章,@独立财经分析师 看完此文,问我:下次如何挖掘和把握类似的票?今天可以回答了,就看这篇。

上海钢联的大涨被很多价值投资者说成是洪水猛兽,说成是庄股,说成是证监会可以查的对象。其实不然,上海钢联的成功我觉得只有一个原因,多级火箭发射成功,引申开来,多级火箭发射能否成功是这些互联网公司能否大涨的原因。


多级火箭发射意思其实很简单,我举一些例子马上就能恍然大悟。$阿里巴巴(BABA)$ 刚开始做B2B,后来发射出了C2C的淘宝,后来发射出了支付的支付宝,后来发射出了B2C的天猫,支付宝又发射出了余额宝。$腾讯控股(00700)$ 原来是做QQ,后来发射出了网游平台,平台上出现了中国最火爆的游戏:LOL/CF/DNF,再后来又发射出了微信,微信又发射出了手游平台,上面又发了《我是MT2》和“天天”、“全民”家族系列手游。$东方财富(SZ300059)$ 网 刚开始做信息门户和股吧,发射出了财经客户端,再发射出了天天基金网。


再举点老公司的例子,网易做门户,发射出网络游戏,最终网络游戏成了收入的主要来源,站稳了端游时代。搜狐做门户,掌握了17173资源,发射出了《天龙八部》(该游戏品质良好,成功不一定与收购17173有必然联系),弄出了个畅游,也做大了平台,视频现在行业前五,成败五五开。新浪做门户,发射了一个微博,再变出一个上市公司,做大了市值。


反观一个停滞不前的公司――盛大,游戏做得挺好,发射社交失败,发射游戏开放平台成败五五开,发射文学成功,发射视频、电商失败,支付工具无足轻重,手游没有核心资源,手游代理喜忧参半。很多新业务的失败也暴露出管理团队能力和基因的天花板。


这样说来,多级火箭的意思就是如何利用原有资源,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通过衍生业务做大自己的市值。比如$上海钢联(SZ300226)$ 发射了钢银电商,营业收入迅猛增加,市场热烈回应,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上涨逻辑。


火箭发射过程有三步,第一步是聚集流量,流量要是像一块贫瘠的土地,那首先应该做的是把流量提高,只有稳固了流量这个基本面,才有后续的发展。流量多大才算够呢?我觉得公司差不多行业领先或者营收领先可以考虑战略延伸了。


第二步是进行分发,分发有三种:流量分发、品牌分发和资源分发,流量分发就像腾讯把用户往自己各个平台里倒,品牌分发就是乐视网做乐视电视,把互联网品牌变成互联网电视品牌,资源分发就是类似阿里、上海钢联一样的,把客户资源往更多的交易内容来倒。

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分发方向一般是三个:社交、电商、游戏,市场对社交估值较高,电商交易最实在最有价值,受投资人青睐,游戏市场最暴利,能为公司带来大量净利润。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也有向先进制造业分发的趋势,比如$乐视网(SZ300104)$ 分发电视机,360分发系列制造产品,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想进可穿戴等等。


第二步成功以后,按照现在科技发展的趋势,第三步就是云计算、大数据,越来越了解每个客户的消费、使用习惯,从大数据里定制推送产品,以期用更精确的广告和导流方式产生更多的消费额。


这里主要说说第二步,衡量第二步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第一是新业务营收收入增长是否迅速,成功企业新业务营收上升速度很快,第二是百度指数是否呈现大量增长,作为互联网公司,品牌分发的结果一定是百度搜索大量增加,百度指数是一个很好的工具,第三是看具体的运营指标,比如访问IP数、浏览量、人均浏览页面等,当然这个运营数据参考价值肯定小于网络游戏的总流水、电商的GMV(总成交金额)。


这么说,大家就能了解针对互联网公司暴力选股的逻辑了。第一,观察互联网上市公司有没有新业务计划,第二,去公司季报或年报中查阅最新业务数据,看看是否有快速增长迹象,第三,如果快速增长,立刻建观察仓,如果观察期显示团队以拼命工作的方式(新业务创业基本就是拼命工作)创造了巨大商业价值,立刻买入并长期持有。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读文章《一些失败经验》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2-25 15:28 阅读:41,355 评论:0 标签: 失败

文章地址:《一些失败经验》。


作者是纯银,知道他时是网易的一个产品总监,文章的一贯风格看是个实诚的人,勇于自我剖析。

之前从他那学到一个词:顺势而为。


文章里他写了自己失败的经历,也是符合顺势而为的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且是花了15年的时间,并自我剖析:

说白了只不过是贪恋总监这个Title,宁肯虚度光阴,也不敢踏出去面对未知的风险,哄自己说“在安逸的环境里完成修行再出发吧”。这太可耻了。


以此自勉:不要虚度光阴,没事做就找点事情做,哪怕走人。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读文章:腾讯工作人员解密:面对内部压力,微信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2-17 23:25 阅读:41,552 评论:0 标签: 腾讯 微信

文章地址:《腾讯工作人员解密:面对内部压力,微信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这文章应该是微信初创团队的核心工程师,但并不是技术文章。


一、发展脉络


基本上可以看到微信从初创到站稳市场的脉络:

  1. 部门闲得想做一件事情,那就找个方向组团队先抄再优化;

  2. 内部创业,团队精干,自己解决资源不足。所以说即使大公司想做一件事情,也不是在公司内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好处是:大公司能提供解决问题的人

  3. 面对用户,加班加点,根据需求不断迭代优化;

  4. 面向市场,寻找竞品,甚至是公司内部的产品,拼团队;

  5. 产品成功后,寻找成为平台的功能点;

我所在的公司,也有内部组团队做新产品的,这么多年,失败居多,或不温不火而被公司放弃,再也听不到声音,而一成功则为互联网行业亮点。

但是这种机会基本属于顺势而为,关键看公司、团队能不能把握住。


二、产品原则


定原则,并遵守原则:

在微信的商业化决策中,一直还是以产品需求为导向的。小龙和团队讨论任何的商业化项目,主题一直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展开的,战略、战术、竞争等等不会成为焦点。

准则:

  1. 不可逾越双向好友关系;

  2. 微信内的信息是和用户相关的,不是系统推送的;

这个准则延伸出去,有很多的结论。比如,不要做过度的活动推广,不要诱导分享,不要诱导关注,信息流要清晰,信息流突出好友等等。

这条准备保证了:微信是用户的,微信不是商家的,微信也不是微信团队的。用户打开微信,期待看到的是自己关注的信息,自己好友的消息,而不是系统推荐的不痛不痒的信息。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读文章:“垃圾账号有用论”的破灭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2-15 23:17 阅读:29,240 评论:0 标签: 垃圾

文章说了一个常识:垃圾帐号是无用的。


值得摘录的一句话是:

对于一个社交产品而言,技术与产品已经打下了基础、框定了逻辑,接下来的事情就该交给运营了,传统的运营逻辑无非是内容,但在去中心化与UGC已成趋势的当下,社交产品的内容已经通过产品机制解决,那么运营的重心就在反垃圾(Anti Spam)。

这个和昨天分享的文章《读文章:产品设计“九步法”》有一个观点一样:“控制闭环的杀手”,对UGC网站而言,垃圾帐号无疑是产品闭环中的杀手。


在作者发布位置后,微博CEO @来去之间 转发时评论:

站方一直在清理垃圾帐号,但是核心是在于“清了垃圾帐号后,减不减用户的粉丝数”,这个还是蛮纠结的……


为什么会纠结呢?无非是运营需求,之前很多大V有很多垃圾粉,甚至可能买粉,但即使粉丝被识别为垃圾并冻结,但是粉丝数仍然不变。

为什么呢?因为做网站,要满足用户一个需求:虚荣心。


这就很有意思了,明明常识性的知道垃圾帐号无用,但仍然被一定程度作为产品的正向引导。往往在一些社区、UGC的产品分享上,很多人都提到:产品起步初期,为照顾好第一批种子用户,产品经理门往往陪玩、陪聊。。。所以如果你不热爱你的产品,是做不下去的:)


文章地址:《“垃圾账号有用论”的破灭》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  
读文章:产品设计“九步法” (读书读文章)
发布于 2015-02-14 22:54 阅读:24,123 评论:0 标签: 九步法

以下内容为书摘:


产品设计“九步法”。

第一步:产品满足用户的哪一个核心需求?


假如你只是去做一个即有产品的新功能,或者想设计一个新玩意,那有两个比参悟“用户需求”更切实的做法:

1、 疯狂的热爱你的产品

2、 尝试去解决你遇到的最大痛点

一个PM最基本的特质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产品。


按照此“九步法”的第一步,如果你是微博的深度用户,那请思考一下新浪微博的三栏式结构改版,满足了用户的什么核心需求?


第二步:与同类产品相比你的独特性什么?


大型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钱,有人,有技术,有用户,能够把一个市场上证明了有需求的产品迅速推到用户面前,同时还带给用户不算差的体验。


正因为大公司的产品与生俱来有这样的优势,成为了PM习以为常的制胜法宝,所以他们不需要考虑产品定位,所以最大的优势往往最后变成了劣势。


按照此“九步法”的第二步,如果你是微信的深度用户,请你考虑“朋友圈”这个产品的 “独特性”是什么。


第三步:分解用户。根据产品的核心价值,将用户分解成不同角色。


简单用微博举例:如按使用方式、生命周期把角色分为X轴Y轴两维,那微博的使用方式可以是浏览信息用户,发布信息用户,还可以分得更细,比如发布信息用户还可以分为个人、认证个人、企业、媒体、大V等,微博生命周期可列出种子用户,初期用户,成长用户,衰退用户,流失用户等。


当我们把X轴Y轴一相交,就得到了很多的角色,上面列举的微博角色,就能得到30种,


第四步:变成用户。每类角色回答以下两个问题:该角色为什么会使用这个产品?该角色怎样知晓和到达这个产品?


当对微博角色和该角色为什么使用这个产品进行层层分解后,我们会发现,微博用户是有多层需求的:

1、 获取信息的需求

2、 表达的需求

3、 社交的需求

4、 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五步:确定角色成就。确定产品如何满足不同角色的成就感。


一个产品最重要成就是:用户核心需求被满足时获得的成就感,当无关的激励干扰到他的核心需求时,他真正的成就感降低了。


第六步:确定用户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关键点。


将每类角色从“获知产品,使用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离开,回来”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描绘出关键步骤和关键页面。


第七步:提升关键点的转化率。


很多人都听过“多点击一次用户损失一半”原则,虽然不同的产品实际损失率不一样,但基本都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第八步:形成闭环。让产品能够自我成长。


控制闭环的杀手。


第九步:大干快上,迅速迭代。


迅速迭代只是一个手段,目的是更好的满足用户体验,所以产品升级要给用户一个超出预期的体验,要让用户盼望和等待你的升级。


原文:《百度贴吧前负责人:做产品16年,我有9条心得》

展开全文  
收起全文